文 | 李青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
美国五角大楼日前宣布,美军已从阿富汗撤出90%以上的部队和装备。
7月3日,在阿富汗帕尔万省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附近,当地居民在美军遗留下的物品中回收废旧物。新华社发(拉赫马图拉·阿里扎达摄)
美国总统拜登今年4月宣布,驻阿美军5月1日开始撤离,9月11日前完全撤出。据悉,美军实际完成撤离的时间将早于最后期限。
由于阿富汗新和平方案尚未得到认可,美军不负责任的“速撤”令该国局势骤然紧张。随着塔利班攻城略地,外界对阿富汗再陷内战的担忧加剧。
战略“止损”
拜登政府下定决心从阿富汗战争泥潭脱身,是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收缩反恐战线、聚焦主要目标的战略延续,也反映了拜登一贯的反恐主张。
拜登历来反对大规模驻军式反恐,主张“反恐 ”模式,即以特种部队突袭或无人机攻击等高效方式完成反恐任务。
拜登称,在恐怖威胁发散的情况下,在一个国家集中保留数千人驻军、每年付出数十亿美元的代价毫无意义。他表示,四任美国总统经历阿富汗战争,他不会将这个包袱留给第五位总统。
5月2日,美军士兵在阿富汗赫尔曼德省一处军事基地降下美国国旗。新华社发(阿富汗国防部供图)
拜登决意撤军,还与美塔和平协议留下的政策操作空间有限相关。拜登政府接手了特朗普时期签署的美塔和平协议,并为撤军争取了4个月的缓冲期。
若推倒协议重来,美国将付出更多战略成本,美军能否全身而退还未可知。此外,拜登此举也有集中资源聚焦大国竞争目标等考虑。
美国“甩包袱式”的撤军,不仅将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留给阿富汗民众,天富会员注册,也把一个“烂摊子”丢给阿周边国家,令地区国家安全风险陡增。
明撤暗留
美军的撤离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在阿富汗的既得利益,尽管投放资源有限,美国还是做了撤军后的政治与军事安排。
4月15日, 阿富汗总统加尼(右)在喀布尔总统府会见到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(左二)。新华社发(阿富汗总统府供图)
配合撤军计划,美国国务卿布林肯3月7日致信阿总统加尼,阐述美国制定的阿富汗新和平路线图。该路线图主要是仿照2001年阿富汗问题波恩会议达成的共识,提出由联合国主导国际社会斡旋阿政治重建进程。
与波恩会议不同的是,该路线图提议塔利班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与阿政治重建,阿政府与塔利班共同组建过渡政府,共同制定新宪法,然后在新宪法框架下举行选举产生正式政府。目前由于塔利班与加尼政府均表示反对,新和平方案前景难料。
同时,美国积极寻求以“替代方式”保持在阿富汗及地区的军事存在。从特朗普时期起,美国便刻意在阿富汗留下强大的情报网络,以维持对阿情报收集能力。
美国在阿富汗还运营着数量庞大的“防务承包商”,既有直接参与战斗的雇佣兵,也有负责后勤支持和基地维护等工作的人员。这些承包商并不与美军同步撤离。
美军还考虑增加美国驻阿使馆、喀布尔机场等重要区域的安保力量。从更长远的布局考虑,美国正在阿周边国家寻求设立新的军事基地,巴基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、哈萨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成为其接触对象。
相较于阿富汗,在这些国家设立军事基地对于美国反恐并不具有特殊作用,但有利于美国保持对该地区的监控与军事威慑力。
是战是和?
美国短期内迅速撤军,在阿富汗造成“安全真空”,塔利班顺势发动猛烈攻势,攻城略地,从农村转向城市,意图夺取重要城市和联络线。
7月3日,人们在阿富汗拉格曼省米特拉姆一家医院运送受伤的儿童。新华社发(塞夫拉赫曼·萨菲摄)
最新更新
猜你喜欢
关注k8凯发官方app
